close

 1.金枝演社──《黃昏的七星潭》

 金枝.jpg

真金不怕火煉,愛情不怕考驗,

但是沒想到!Nakashima桑的一只鑽石戒指與聘金十萬塊,

打亂了「文明」和「淑女」在七星潭前許下的愛的誓約……

 

        曾被觀眾譽為「台客第一天團」的金枝演社劇團,11月6日慶祝松園別館「2009年詩歌節」開幕,將特別從台北來花蓮,熱鬧獻演華麗經典、艷光十色的《黃昏的七星潭》愛情小劇。

    強調「從土地長出來的文化最感人」,金枝演社為國內少見長期扎根土地文化、推動台語作為舞台語言的現代劇團。作品始終帶有濃烈草根台灣味,並將「胡撇仔」獨特的表演風格搬上現代舞台,台灣民俗學者林茂賢教授即曾以「俗擱有力」如此形容金枝演社。

    《黃昏的七星潭》採取早期無聲電影(默片)搭配電影辯士講解情節手法,以戲中戲形式,講述窮學生「文明」和青梅竹馬「淑女」的坎坷愛情故事。由金枝演社當家情歌小生高銘謙飾演的電影辯士,一人獨撐大樑,隨「真人獻演」影片放映,忽男忽女、忽老忽少,跟著各種角色不斷變化,挑戰短時間多聲道快速切換。舌尖上文字的高頻率跳動,強烈震撼觀者各種感官,金枝演社以別開生面的呈現,為詩歌節打開亮麗新頁。

 

劇團簡介

金枝演社,成立於1993年春天。是一個從日常生活激發創作,散發獨特草根魅力的全民劇場。創立人王榮裕先生,是金枝演社的藝術總監與編導;也是雲門舞集《流浪者之歌》的客席表演者。出生於臺灣中部野台歌仔戲班的家族背景,以及承襲西方戲劇大師葛羅托斯基(Grotowski)體系的嚴苛訓練,使得他的創作在東方及西方、現代和傳統的新舊符號轉換揉融之間,不矯造於形式,而是以平素底層關懷的身影,展現出遊走自然、意象濃烈的大氣魄。從土地出發、向土地學習,金枝演社是一群堅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表演實踐者。

金枝演社官網:http://www.goldenbough.com.tw/

金枝演社部落格:http://blog.yam.com/user/goldenbough.html

 

 2. 莫言

 照片 003.jpg

 

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來自花蓮最南方的吉拉米代(豐南)部落,

           那是在海岸山脈最高峰麻荖山下的一個阿美族部落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陡峭的連綿山峰、悠悠的山澗溪谷,

    猶如太魯閣天祥的峽谷景色,所以人們稱吉拉米代的峽谷為「小天祥」,

    沿著峽谷岩壁所開鑿的蜿蜒水圳,供養了部落裡層層堆疊的梯田景觀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也醞釀了莫言高亢的歌喉和創作的爆發力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沙達棒(Satapang),在阿美族語裡是第一次或開始的意思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這個概念也是莫言音樂創作的源頭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莫言的音樂結合了阿美族古謠與自己的創作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粗曠中蘊含溫柔的嗓音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沉穩厚實地道出了生命中開朗與悲愁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就像是奶奶私釀的小米酒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雖然總會餘留無法完全濾淨的小米雜質,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但入喉的感受卻溫暖而餘韻幽遠。

 

3. 再拒劇團

 再拒.jpg 
    再拒劇團,原名「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」,「拒絕」是一種戰鬥的姿態,不論這個姿態如何單薄。而「拒絕長大」,則是對於成人所加諸於孩子的暴力陰影、犬儒媚俗,社會所加諸於個人的物質主義、盲目從眾:我們的抵抗與質疑。
    再拒劇團成立於2002年,成員皆為年齡層介於2040之間的新一代劇場工作者,透過劇場尋找這一代年輕人於社會、文化與階級等問題上的位置,以及反抗的生活實踐。劇團成立至今,從製作、宣傳行銷到演出,抑或工作坊及課程的舉辦,團員們都將劇場視為一種社群意識的建立,讓個人或團體可以分享觀念、產生變化的康莊大道。

    由於劇團成員擁有文學、美術、影像及音樂等各層面的創作者,因此多數作品皆使用了環境劇場 (environmental theatre)及跨界創作的元素,並透過演出空間與各種創作媒材結合對話,開發新形態的敘事劇場(epic theatre)

    2005年曾受邀參與第一屆「兩廳院廣場藝術節」,推出《不道德標本》和《咒》兩齣戲。在《咒》一戲裏,再拒劇團與詩人陳克華合作,演員藉由身體即興表演,結合與詩的對話,進行現代詩與戲劇對話的大膽實驗,為台灣藝術的跨領域嘗試展開新頁。

官方網站:http://againstagain.nobody.jp/

 

4. 巴奈

巴奈.jpg 

1969年出生的巴奈,父親是阿美族,母親是卑南族。小時候念過四所小學,預示了後來漂泊的命運。
   

有人說巴奈是台灣最有重量的聲音。同樣是來自台東的原住民歌手,如果說,陳建年、紀曉君的音樂貼近自然,歌詠風、海洋、山林,色彩晴朗;那麼巴奈的歌,則顯得色調濃重而沈鬱,勾勒著她流浪各地的足跡。揹著吉他,遊走在天地之間,這樣的背影或許看來蒼涼而傳奇。但是,去聽她的歌、去讀她的詞,你會遇見一種熟悉的感覺,久藏於心底的疏離與寂寞,慢慢地被她的歌聲召喚而出,輕觸即四處漫溢。

 在都市邊界流浪許久,巴奈決定搬回故鄉,在起點定居。在此,巴奈的音樂生命以另一種有機隨性但聚焦的方式展現:參與部落歌謠採集、策劃東海岸音樂季、在都蘭舉辦音樂創作營等等,在這片音樂的沃土上,巴奈以自然農法耕耘撒種,讓更多呼吸著這片湛藍的朋友,多一種在情緒中穿游的方式。

介紹引自:http://www.treesmusic.com/festival/2008mmf/panai.htm

 

5. 崇德國小


DSC01389.jpg

崇德國小─《彩虹橋下的饗宴---Truku的婚禮

    我們是來自布洛灣台地下崇德部落的Truku族群的小朋友。傳統歌謠一直是我們持續經營文化傳承的主軸,近來更加入傳統木琴演奏及口簧琴的培育,這是本校第一次嘗試以舞臺劇的方式演一齣Truku的婚禮,整齣劇結合傳統歌舞、木琴演奏,其中新郎新娘的對白是用母語來吟誦稱讚。戲劇內容則為婚禮前夕的準備工作,婚禮進行、下聘、全村唱跳共享婚慶的喜悅等情景。

    太魯閣族人對婚姻的禁忌是非常嚴厲的,傳統祖靈的信仰及恐懼深植於心,因此同一親族不婚,更不允許未婚的男女青年或已婚的人有越軌的行為,婚姻都是由父母指定,禁止自由戀愛,男女雙方達到適婚年齡,男方會派親族中德高望眾或口才好的長輩到女方家提親,傳統上,男性的條件是獵首及具有高超的授獵技巧﹝唯有獵過首級、擅長狩獵的男子才有資格紋面﹞;女性則要會織布﹝會織布的女子才能紋面,紋面的女子才算美麗﹞以及勤勞持家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etryfestiv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