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五,是一九七五
兩位年輕詩人楊佳嫻、吳岱穎則將代表「七五後發聲」,
讓我們聽聽不同年段的詩人們,有什麼不同的詩聲。
夢中家屋|吳岱穎
離眼睛最近的,離生活最遠。
一個詩人睡在自己的夢裡
夜用寬大的被褥包圍他
他拆解現實的字句成為
扭曲的鏡象,在黑暗中
建構他虛假的,形而上的王國
消逝的事物在此重新找到
安放自己的位置:一根牙刷
和漱口杯,浴室鏡子上
話語的星星。白色的理想與汙垢
在同一個發光的平面上
照出生活的影子。然後是咖啡杯與
湯匙,一天開始於深濃的苦澀
但詩人還沒真正醒來。他翻身
咳嗽,感覺母親的體溫
仍然在他的額上撫摩
像是不久之前的童年,時間漫長
無聊。那時沒有誰真正在意
什麼是長大,在意什麼是詩
沒有人在充滿意義的白晝時光裡
用一句夢囈建構那不再重來的自己
離生活最近的,離眼睛最遠。
大別|楊佳嫻
亡魂在亡魂的心
痛苦在痛著的
叫著的那些鹽裡面
眼前還有無限的路麼?
一節一節甘蔗嚼乾了
風化的死膚
青月亮擱在黑血裡
比絕望還耀眼
你能憑恃的是什麼?
挪開那幅贗品畫
暗櫃的接縫
不知去向
應許給你的事物
不要相信
舊了髒了的玻璃杯
裝滿了
借來的夜
也斷過髮
也焚過詩稿
隱遁失落的寶藏啊
空然發出深響
向井中俯瞰――是一張臉
在昨日是水光
在明日是泥濘
關於二位作者:
吳岱穎,1976年生,台灣省花蓮縣人,師大國文系畢業。曾獲林榮三文學獎、時報文學獎、花蓮文學獎、後山文學獎、國軍文藝金像獎、教育部文藝創作獎、全國學生文學獎等。著有個人詩集《明朗》、《冬之光》,散文《找一個解釋》、《更好的生活》(以上與凌性傑合著)。現任教於台北市立建國高中。
楊佳嫻,1978年生,台灣高雄人。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。目前於台灣大學、清華大學任教。著有詩集《屏息的文明》、《你的聲音充滿時間》、《少女維特》,散文集《海風野火花》、《雲和》,編有《臺灣成長小說選》。
場次:七五後發聲
時間:11月6日下午 15:20-16:10
詩人:吳岱穎、楊佳嫻